【新声】故居的启蒙

发布日期:2024-08-16
【字体:打印

【新声】故居的启蒙

 

我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见过高楼大厦。

那时眼眶很小、世界很大,我抬头只能看到直楞横贯的房梁。木质的房梁被虫蛀了孔,也落了灰,但环环相扣、错落有序,自那时起,懵懂的我开始悄悄地思考——它是如何像绳结一样把四面墙“打包”起来,仿佛一个严严实实的“手提袋”,把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包裹”住。

或许是因为这颗小小的“种子”,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建筑相关的专业,并在毕业这年进入了中建五局。在时间的浇灌下,童稚时的“幼苗”开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2024年的七月艳阳天似乎比往日更加难捱,地面被阳光暴晒,升腾起热浪。我的汗水一滴滴滑下,像静谧中碰撞掉落的银针,无声无息地扎在我的心头。

我常对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有所感悟,如今走过这段狭窄的小桥,才发现我原本看到的一抹绿色,竟是如此巍峨的连山。书本中简单的“协调”二字,是无穷无尽的消息、短信与电话;“合规”二字,是严丝合缝的交底施工流程,是整桌的资料,满盘的文件;“安全”二字,是一条条血与泪的教训,一次次夜以继日的坚守。

我像一块海绵,浸泡在水里,吃力地想要多吸一些水,再吸一些水,却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看不懂的图纸,不容质疑的规定,复杂的流程……曾经的雄心壮志被我的汗水晕渲开来,变成虬曲的墨痕,渐渐地要看不清楚。

建筑行业的苦我吃得了吗?我开始质疑自己的信念是否有我曾想象的那么坚定。

如果此刻的我是一艘夜行的航船,那么前辈们的故事,就是指引我出孤岛岬角的灯塔。

来到无锡地铁6号线03标项目的那一天,是我第一次踏入无锡,甚至是第一次踏入江苏的土地,陌生的环境一度让我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反应。那几天的时光,都是在新同事以及项目前辈们的关照下才能顺利度过。大家温暖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以及实实在在的关心,让我将孤独航行的小船开出了迷雾,雾散的那一刻,才发现面前的海是如此波光粼粼,水平如镜。

他们就像我在岗前集训的宣传片里看到的那样,拥有同一个“五局人”的名字,满溢着的五局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以及闪闪发光的人文情怀。无论来自何处,无论去往何方,身在角色和职责里的人,他们都拥有可贵的品质、可敬的精神、可爱的人格。

在众多砖与瓦、柱与梁的故事里,危机时刻请愿去前线的雷火逆行者在我心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雷神山、火神山的奇迹,来自上千名前线建设者以自己为燃料而迸发出的熯天炽地的熊熊火光。那位发出“本人非独生,年轻身体健康”的女孩,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抛头颅、洒热血,一腔碧血丹心,不愿输给任何人。

在耳边反复响起的“信·和”文化在此刻具象化。火舌舔舐着我的眼睛,炽热炫目的火光中,熔铸在我心中的是“信”与“和”的海纳百川、国与家的浩气长存,敦促着每一个五局人勇挑重担,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对国家负责。

如今的我还不及那份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和实力,却从一位位挺拔如松的前辈们身上,汲取到了巨大的能量。

生活是空调房的一杯奶茶,理想却是烈日下的一滴汗水。生活要靠理想支撑,理想要用汗水铸造。童稚时期的好奇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长大成人的使命感,交织串联成我的理想,我也将用我的实际行动架起我心中的“房梁”。

这棵在前辈的巨木庇护下仰望蓝天的“青苗”,也希望汲取着“信·和”的养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无锡地铁6号线项目 2024届新员工石韵芊)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五局安徽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
验证码:
CA登录  CA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