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小故事 | 何鸿飞:毫厘之间见真章
何鸿飞
“质量问题没得商量!施工必须按图纸要求!”他是严苛较真的“把关人”,做事讲制度、有原则;
“问题不好解决找飞哥,他肯定有不一样的思路!”他是头脑灵活的“智多星”,做事讲方法、有效率。
飞哥原名何鸿飞,是淮南寿县南湖小区项目的技术部经理。
虽然习惯性称呼他飞哥,但事实上他今年也才27岁。2019年,何鸿飞毕业后进入到五局工作,短短5年间,他从那个说话低声细语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了项目人人称赞的飞哥。
“你别看他年纪不大,做起事来倒是十分老成。”大家常说,何鸿飞太适合做技术质量工作了,他细心又较真,有时还有股子“固执”,而这些恰恰成为了他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助力。
第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他的“固执”是在一次日常的质量巡查中,何鸿飞在测量过程中突然发现一处墙体的垂直度与标准要求之间存在着细微偏差。“停停停,这里不对!”何鸿飞把靠尺一收,招手让大家停下,三两步跑到劳务负责人那里,要求重新整改。然而,劳务负责人却以偏差细微、工期紧张为理由拒绝整改,还信誓旦旦地承诺不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何鸿飞听后顿时面色一沉,大声呵斥道:“我们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不要抱有一丁点的侥幸心理,你敢拍拍胸脯讲一点质量问题都没有吗?”何鸿飞顿时提高了音量,大家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这么大声说话。后来现场重新对不符合要求的墙体逐一标记,工人们拿起铁锤从砌体顶部开始将不合格的墙体小心翼翼地拆除。为了能够满足后续的施工质量标准,何鸿飞再次对现场劳务负责人与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并针对质量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在重新砌筑时,他紧盯现场施工,要求砖与砖之间的灰缝必须均匀饱满。何鸿飞不时拿起靠尺和塞尺,反复测量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要求工人立即调整。“砌体工程,细节决定成败。这几毫米的偏差,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会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我们必须确保每一块砖、每一道墙都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何鸿飞说道。
现在的经验老道,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学习与积累,记得第一次来到工地时,崭新的马甲穿在他的身上略显宽松,戴上安全帽,站在正衣镜前,青涩的脸上既懵懂又憧憬。为了快速掌握现场规范,何鸿飞的马甲里常常装着一本薄薄的施工手册,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师父身后,生怕出错。岁月流转,经历了一次次的学习和磨练后,宽松的马甲渐渐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手册,鼓鼓囊囊,像极了他的百宝袋。渐渐地,大家也就有了一个共识:“如果去现场忘了带什么东西,找飞哥就一定有!”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项目工地上,建筑的轮廓被勾勒得愈发雄伟,那是何鸿飞茁壮成长的地方,在建筑的天地里,何鸿飞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新星,正在闪光……(淮南寿县南湖小区项目综合办文员 李翔)